问题 | 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
释义 | 一、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一)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 (二)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根据《民法通则》第1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所代理进行的活动领域不限,较多地表现为诸如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三)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四)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五)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利益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二、孩子没有监护人怎么办 当事人没有监护人的,人民法院如何指定诉讼代理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七至六十八条明确: 在诉讼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间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当事人没有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一、二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可以指定该法第十六条第四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有关组织担任诉讼期间的法定代理人。 除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之外,当事人还可以委托其他公民为诉讼代理人。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诉讼代理人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 通过上文介绍,监护人的职责是依法履行对被监护人的义务,保护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有财产交由监护人代管的,应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应由监护人承担。看完上文的介绍,如果您对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还存在疑惑的或者遇到这方面的律师的,建议直接咨询法律网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