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认定职务侵权的责任? |
释义 | 导读:职务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根据侵权的职务行为性质,职务侵权行为可分为行政职务侵权行为、司法职务侵权行为和其他职务侵权行为。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怎样认定该侵权行为属于职务侵权行为呢? 认定职务侵权行为需要从它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解。职务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就包括以下几点: (1) 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受委托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或公民也被视为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 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是执行职务所致。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非职务行为、个人行为不构成职务侵权。 (3) 必须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失。 对合法权益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失。财产损失只限于直接财产损失,间接财产损失不在国家赔偿范围之列。人身损失主要是指对公民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的损害。 (4) 职务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职务侵权行为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是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遭受职务侵权行为,可以要求国家赔偿,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两大类: 一是因行政违法行为要求的行政赔偿; 二是因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要求的刑事赔偿。 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找法小编提醒您:对于职务侵权责任是否要求履职行为是否必须违法的问题,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有不同的解释。依照《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的原则是履职行为违法。而依照《民法通则》和《民通意见》的规定,不要求履职行为违法。因此,对于上述问题,需要根据其行为的性质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