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存续公司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一、存续公司是什么意思 企业在通过改制重组后,以集团公司或母公司的形式存在的未上市企业,被称为存续企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和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制,满足企业上市的各项要求以及尽快让国有企业上市融资,解决国有企业后续发展急需的资金问题,国有企业较为普遍地采用了存续分立改制方式,即将企业核心业务及相关优良资产进行剥离、重组、改制上市。国有企业通过存续分立改制方式上市后,以集团公司或母公司的形式存在的未上市企业,被称为国有存续企业。 ![]() 二、加快存续企业改革 在存续企业中,往往集中了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各种矛盾;存续的引导、支持和管制政策。 要严格控制存续企业的增量。要及时纠正以往国企改革治标不治本、假改制、纸上改制,将矛盾集中在存续企业的做法,力求改制上市企业推进彻底的、不留后遗症的改革,以避免对国有企业改革全局产生不利影响。整体改制,是一个较优的模式,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国有企业。应该引导改制企业适当放慢上市步伐,在内部改制重组及消化历史问题基本到位后,再考虑整体上市融资事宜;内部组织改革和管理不到位的企业,不宜急于上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存续企业增量。 三、存续企业的问题 1、从资源禀赋看。存续企业自诞生之日起,普遍存在资产状况差、富余人员多和非经营性负担重的问题。一是主业资产剥离、改制上市时,存续企业接收的资产规模及质量,明显劣于主业。然后是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改制企业的富余人员,大都留在了存续企业。这导致存续企业相对于主业,人均资产拥有量明显偏低,持续运营的自生能力不足。 2、从业务特性看。存续企业的业务,都是在特殊社会政治背景与经济条件下起步和成长起来的、依附于主业的辅助业务或附属业务。通常涉及四类经营性业务:一是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辅助性业务;二是有一定专业技术含量、但劳动力密集的辅助性业务;三是基本没有专业技术含量、盈利能力较差的“三产”和多种经营服务;四是其他新兴业务。 而从业务来源看,存续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与主业上市公司一、二类业务开展的关联交易;而第四类业务占其营业收入比重较低。从业务盈利性看,四类业务盈利水平较好,存续企业有相对的专业人才优势,但业务发展对企业组织和管理创新的要求非常高;二、三类业务承受的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盈利能力受制于企业体制。因此,亟需对存续企业的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解答的关于存续公司是什么意思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存续企业改革在操作中,还存在着改制过程为内部人控制及改革后续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在一些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关系纽带较为松散的国有企业中,这一现象较为突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