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合同哪些情况无效或撤销 |
释义 | 一、民法典中合同哪些情况无效或撤销 合同无效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效。 2.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范及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4.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一方或第三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3.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4.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二、合同无效的后果有哪些 1.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为了使无效合同双方的财产关系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原标的物存在的情况下,应将原物返还。如果原物不存在,根据《民法典》规定,在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应当折价赔偿。折价赔偿,具体应当按照所一方当事人所取提的财产的价值进行折算,以金钱的方式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补偿的责任形式。 2.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要按照过错的标准承担赔偿责任。法律网提醒,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的损失;双方均无过错,则依各自过错轻重、主次、程度来分别承担各自相应的赔偿经济损失责任。这里的“过错”是指双方签订合同时的过错,即双方因为这种过错而签订了不应签订的合同。 3.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无效合同由于违法了法律法规,一般都可能导致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法律是保护合法行为,制裁违法行为的,因此法律除了要保护没有过错的当事人的利益不因合同无效而受到损害,同时还要强制对合同无效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这种责任有时会超出民事责任的范畴,行为人可能要承担行政甚至是刑事责任。 ![]() 三、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区别 1.产生原因不同。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乘人之危、欺诈胁迫且不危害国家利益; 2.认定程序的启动不同。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因此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干预权; 3.法律效力不同。无效合同虽然已经成立并存在,但是自始自终都是无效的; 4.法律责任不同。无效合同不但自始至终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5.期限限制不同。无效合同不存在期限的限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