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职后被侵犯名誉权怎么办 |
释义 | 一、离职后被侵犯名誉权怎么办 离职后,如果个人的名誉权受到侵犯,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 2.如果侵权行为造成了精神伤害,受害人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 3.如果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选择到法院起诉处理。 4.如果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情节严重,如造成他人精神严重抑郁等,还可能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在遭遇名誉权侵权时,受害人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名誉权侵犯的方式 名誉权侵犯的方式主要包括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等。 1.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例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2.诽谤则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3.泄露他人隐私也是一种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典第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4.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 三、名誉权侵害的判定 要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客观上是否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这包括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 (1)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2)诽谤则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2.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这包括故意和过失。 (1)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 (2)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 4.侵权人的行为必须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是否遭遇过名誉权被侵犯的情况?快来法律网分享你的故事,我们会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一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建和谐社会!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一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