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具体表现形式 |
释义 | 一、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具体表现形式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商品或服务交易中,采用虚假或不正当手段,对消费者进行欺骗或误导,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的行为。 这种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情况,误导消费者购买。 2.采用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如短斤少两、虚标重量等。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欺骗消费者购买次品。 4.以虚假的价格表示销售商品,如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等,诱导消费者购买。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性能、用途等信息。 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导致消费者无法识别商品的真实来源。 此外,还包括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等。 二、判断欺诈消费者行为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如果经营者采用了上述列举的欺诈手段之一或多种,则可以初步认定其行为构成欺诈。 2.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这需要采用一般标准,即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经营者的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 3.从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虽然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欺诈”二字本身已经包含或者揭示了经营者的故意心理。 4.在特定情况下,如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等,如果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则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 三、经营者应承担的责任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实施欺诈消费者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和法律责任。具体责任包括: 1.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责令经营者改正欺诈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到五倍的罚款等行政处罚。 2.对于没有违法所得的经营者,将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3.消费者因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包括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价款、因欺诈行为产生的额外费用以及因欺诈行为导致的其他直接损失等。 综上所述,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不得采用欺诈手段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如何识别网络交易中的欺诈行为?更多法律问题,随时法律网提问,让我们为你提供专业解答,共同守护消费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