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受胁迫的赠与合同怎么撤销 |
释义 | 一、受胁迫的赠与合同怎么撤销 受胁迫的赠与合同可以通过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撤销。 根据法律规定,受胁迫情形属于法定可撤销合同的范围。除了受胁迫外,还包括: 1.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 2.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 3.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 4.法定其他情形等。 在《民法典》中,第一百四十七条至第一百五十一条详细规定了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和显失公平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这意味着,当赠与合同是在受胁迫的情况下签订时,受胁迫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撤销该合同。 二、赠与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时限 赠与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时限为财产权利转移之前,但存在例外情况。 1.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2.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这一规定。 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赠与人可以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行使撤销权。但是,对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具有特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则不能随意撤销。 ![]() 三、赠与合同撤销的注意事项及条件 在行使赠与合同撤销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和条件: 1.赠与的撤销分为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两种。对于任意撤销,赠与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赠与财产的权利还未转移; (2)不属于救灾、扶贫社会公益、道德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对于法定撤销,则需要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进行。 2.赠与人在行使撤销权时,应当注意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受赠人的合法权益。如果赠与人滥用撤销权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赠与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应当遵循法律程序。 赠与人需要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撤销申请,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决。在整个过程中,赠与人应当积极配合相关机构的调查和审理工作。 总之,在处理受胁迫的赠与合同问题时,我们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同时,在实践中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也应当沉着冷静地面对并解决,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你是否曾遇到过受胁迫签订赠与合同的情况?对此,你又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也请继续跟随法律网了解更多法律常识。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