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银行信贷“偷渡”或遭全面监管
释义

        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目前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对现有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常常通过信贷资产转让的形式卖掉不想持有的存量信贷资产,从而获得新的额度发放贷款,这其中尤以城商行、农商行接纳股份制银行信贷资产为代表。而这无疑等于将信贷风险进行了转移而不是消减。
        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监管政策只是关注到了五大行以及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依旧归地方银监局监管,存在一定的监管空隙,所以两者接受股份制银行信贷资产的情况屡禁不止。
        不过,“据我了解,银监会很有可能在近期会有针对城商行的监管政策下来,包括城商行对地方政府项目的信贷风险监管。” 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内外腾挪
        记者调查得知,对于银行而言,目前信贷腾挪的方式大致分三种,一是通过信托放掉潜在的新增信贷资产。因为项目与资金都是银行提前匹配好的,所以信托贷款只起一个通道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通过信托打包卖存量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已经被银监会的111号文(即2009年12月14日银监会下发的《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叫停。
        二是把存量信贷资产卖给城商行、农商行。一些放贷压力大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会将部分存量信贷资产卖给中小银行,达到信贷优化、腾挪目的。
        三是通过调整银行内部业务结构比例来达到多放贷款的目的,尽量压缩票据融资比例,将多出来的额度补充到中长期信贷业务或者少量的一般性业务中,但因为票据多是短期,多为6个月,因此去年余存下来的票据融资可供压缩的余地将会越来越小。
        而落到具体银行身上,腾挪的表现则稍有区别。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包括国开行在内的五大行因为政策配合性要求更高,在放贷速度与增量上控制得比较好,一般不存在信贷腾挪的做法,“主要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在暗箱操作。”上述银行高管告诉本报记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内部也有意在结构上进行资产腾挪以扩大放贷空间。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2月份信贷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001亿元,同比少增3714亿元,但是,报告也显示,该月新增票据融资4870亿元,同比却减少1744亿元。
        “可以说,银行主动减少新增票据,无疑在扩大放贷空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
        腾挪背后
        目前,银行放贷款受两点限制,一是资本充足率,二是存贷比例,而信贷资产转让的核心就是在这两点上做文章。
        据了解,资本充足率是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依照监管部门的规定,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一定限制。因此,随着放贷的增多,如果想继续放贷款,需要补充资本金。补充资本金的方式包括上年的利润转存做资本、靠发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通过配股或者增发来补充核心资本。
        存贷比则是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上述银行高管透露,一旦存贷比接近警戒线,银行的做法是第一可以提高存款规模(开发对公对私存款),第二则可以提高贷款规模(包括实质性贷款以及票据融资)。
        “不能简单地判断上述做法就是违规,只是可能因为操作不规范或监管不严格而存在漏洞。”上述银行高管表示,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实行总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这也是银行控制资产风险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他举例,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北京分行、南京分行、上海分行都有存款,总行会出面把存款集中到总行,并对它们的存款进行定价,然后再返给银行。一旦这些分行要放贷款了,就需要从总行的资金池里拆借,就需要支付给总行成本。“相应利率都是银行自己内部的定价,与人民银行的定价不一样。比如活期存款,总行给分行的收益是年利率2.3%,但实际上人民银行的是0.36%,这个差就作为了总行给分行的收益率。比如一年期的贷款,分行从总行拆借年利率是2.9%,分行给客户的贷款利率是5.3%,这个差2.4%就是分行的利润率。”
        “与其他银行合作的前提则是在本行的存贷款比例偏高,或者资本充足率偏低,也就是确实需要卖贷款了,才去跟其他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或者转贴现。”上述银行高管透露。
        而银行对于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存贷比的倾向性差异,他表示,视各银行情况往往各有不同,比如交通银行就是同时进行,但工商银行不缺存款,就不需要刻意提高存贷款比,只需要提高其资本充足率。
        而这其中,城商行、农商行在信贷资产腾挪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连平表示,城商行因为面对的市场以及研发能力有限,个别存在金融产品过少或信贷额度相对宽松状况,而这就为股份制银行腾挪资产留有空间。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