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地方性法规规定事项是什么 |
释义 | 一、地方性法规规定事项是什么 地方性法规规定事项是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它们是在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特定情况和实际需要而设定的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2条明确赋予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确保其立法权的合理运用。 从广义上讲,这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所有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限应大于政府立法权限,能够在地方层面对公民权利作出合理限制,体现法治原则。 二、法律位阶与权限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法律位阶明确分为六个等级,确保了法律规范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地方性法规居于第五位阶,承上启下,既要符合国家宪法和上位法的规定,也要针对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法规制定。 它们不仅展现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能力,也反映了地方立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主要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应的行政区域。 其立法权限虽大于政府,但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上位法的约束,必须在其框架内运作。 三、行政许可的设定规定 地方性法规在设定行政许可时,需遵守一系列规定来保证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1.只能在五类事项范围内设定行政许可,确保其必要性和适度性。 2.若问题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则不应设定行政许可,体现了行政审批的最后手段原则。 3.只有在尚未制定上位法的情况下,地方性法规才能设定行政许可。 4.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涉及国家统一规定的资格、资质审批,也不得通过行政许可限制企业或产品的市场准入,保障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开放性。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