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民事赔偿的标准是怎样的 |
释义 | 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民事赔偿的标准是怎样的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民事赔偿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2.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3.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同时,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4.抢救费和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需要根据实际支出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人身的财产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民事赔偿需要什么证据 法律网提醒您,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民事赔偿案件中,受害人需要提供以下证据: 1.证明受害人身份及其近亲属关系的证据,如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 2.证明侵权行为发生和原因的证据,如报警记录、公安机关的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 3.证明受害人伤情和治疗情况的证据,如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用发票等; 4.证明受害人死亡事实的证据,如死亡证明、殡葬证等; 5.证明赔偿范围的证据,如被扶养人情况证明、财产损失证明等。 ![]() 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民事赔偿争议如何处理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赔偿争议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解决:受害人和加害人可以自行协商,达成赔偿协议。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仍需寻求其他途径解决。 2.调解解决: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调解委员会或相关组织申请调解,由调解员居中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灵活,能够较快地解决争议。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已经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受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加害人赔偿相关损失。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但受害人需要在刑事诉讼期间提出申请。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