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破坏财物罪怎样认定标准 |
释义 | 一、故意破坏财物罪怎样认定标准 认定故意毁坏财产罪认定如下:故意破坏财产罪是指行为人故意破坏财产的行为。这里的财产包括国家、单位和个人所有的财产,包括动产和房地产。破坏不一定是物质的完全损失。 如果具体行为导致物品使用价值的损失,也将构成本罪。破坏财产的数额必须达到5000元的标准才能构成本罪。若行为人仅仅因疏忽大意而造成财产损害,则不认定为故意损害财产罪。此外,刑法规定,违反故意毁坏财产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量刑因素有哪些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网提醒您,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三、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毁坏怎么理解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典型的毁财型犯罪,对财物的毁坏包括“毁灭”与“损坏”:毁灭是指用焚烧、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损坏是指使物品部分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的方法。关于毁坏的含义,不仅指从物理上变更或者消灭财物的形体,还包括使财物的效用丧失或者减少的一切行为。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