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中止执行程序的后续处理方式 |
释义 | 一、法院中止执行程序的后续处理方式 中止执行后,如果又能够向法院提交被执行人可执行的财产的,法院即可启动执行程序继续执行,直到该案执行完结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二、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中止执行的情况是 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中止执行的情况如下: 1.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确有困难或者暂无履行能力的; 2.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 3.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 4.行政机关认为需要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法律网提醒您,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机关应当恢复执行。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三年未恢复执行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 三、中止执行的效力如何体现 人民法院决定中止执行时,应当作出中止执行的书面裁定,写明中止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由执行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该裁定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中止执行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人民法院应当暂停一切执行活动; 2.执行程序的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不得改变中止执行前的财产状况和事实状态。如申请执行人不得擅自采取行动向被执行人追索债务:被执行人不得自行处分已经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协助执行人不得推卸协助法院执行的义务等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