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证明签订的合同存在欺诈行为 |
释义 | 一、如何证明签订的合同存在欺诈行为 如下证明签订的合同存在欺诈行为: 1.一方存在告知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如伪造印章、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质检报告等; 2.该行为是故意; 3.欺诈行为致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基于该错误认识作出了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欺诈到哪里举报 合同欺诈到公安机关举报。当事人遇到合同欺诈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 三、合同欺诈需要承担什么违约责任 进行合同诈骗的,签订的合同无效,合同无效的,不存在违约责任。法律网提醒您,所以,合同诈骗不存在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