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事故后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方式 |
释义 | 一、医疗事故后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方式 医疗事故后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方式有: 1.和解: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院方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效力应予以认定; 2.调解:可以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 3.诉讼:在诉讼之前,当事人可以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医疗过错鉴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条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 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哪些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2.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4.医疗事故等级。 5.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 三、发生医疗事故医院要承担什么责任吗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院要承担人身伤害赔偿的责任,并且要承担行政处罚责任,如警告、吊销执业许可证等 法律网提醒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引用法条: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