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示原则名词解释
释义
    一、公示原则名词解释
    公示原则名词解释即民事主体对物权的享有与变动均应采取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方式的原则。物权公示原则的价值也就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就动产交付而言,只要当事人完成交付行为,其他人是否知悉,也不影响动产物权设立和变动的效力。但是法律网提醒,特殊动产不登记的,只是不发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
    二、公示原则的具体内容
    公示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1.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
    目前各国的立法普遍采取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的公示方法。为防止不同人对同一物的争夺,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法律必须明确规定物权公示的方法,只有合法所有人均以法定的公示方法对外进行物权公示,才能使所有的第三人明确物的所有权归属情况。
    2.物权公示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
    公示到底具有何种法律效力,各国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普通的动产一经交付,便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后果;不动产的转让一经办理登记手续,便发生该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后果。
    
    三、物权变动的基本形态
    物权变动的基本形态包括以下几种:
    1.物权的发生,是指物权与特定主体相结合,也就是物权的取得。
    2.物权的变更,广义的变更是指主体的变更、客体的变更和内容的变更,狭义的变更是指物权的客体和内容上的变更。
    3.物权的消灭,是指物权的丧失。
    物权变动可以有不同的原因引起,基本的原因为法律行为和非法律行为。在法律行为的原因中,主要原因为基于合同产生的物权变动。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