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吗 |
释义 | 一、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吗 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是否构成诽谤罪,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明确的是,构成诽谤罪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包括: 1.行为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必须故意捏造并散布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 3.客观上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4.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 朋友圈本身具有传播信息的性质,与实际的诽谤行为在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情节严重的,仍然可能涉嫌构成诽谤罪。例如: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 4.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因此,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是否构成诽谤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情节严重,且符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那么就有可能构成诽谤罪。 二、诽谤罪概念及性质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这是一种侵犯他人名誉权、人格尊严权的犯罪行为。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1.客体要件是指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客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是指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诽谤罪的性质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必须有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的行为,且这种行为必须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犯罪。单位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 散布谣言对他人造成伤害可能涉嫌犯罪,了解诽谤罪的相关法律常识,有助于我们在网络世界中避免法律风险。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欢迎在法律网上发起咨询。 ![]()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