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八年多后诉请撤销征地协议 |
释义 | 法院一审裁定:驳回起诉 本报讯 8年多前,柳市镇仙垟村黄某夫妇承包的部分农田被征用,说是用于104国道文明景观大道绿化建设,夫妇俩领到了5万多元的征地补偿款。可几年后,他们产生疑问:当初的征地是否合法?今年4月中旬,黄某夫妇向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6月2日上午,市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征地行政合同诉讼案,30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应邀旁听。市法院行政庭庭长林敏哲介绍,这是我市首起起诉征地合同行政案。 2000年9月20日,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以104国道文明景观大道绿化为由,与仙垟村村委会协商征用13亩农田,黄某夫妇的部分承包田也在其中。当年11月19日,黄某从村委会领取征地补偿费53907元。12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征用这批绿化用地。2001年11月13日,市人民政府也发出征地通告。 黄某夫妇诉称:2008年6月26日,他们从柳市镇政府取得了管委会与村委会签订的征地协议,发现里面第3条规定“本协议签订报上级政府批准后生效”。可这协议没有经法定程序和法定机关批准,而且他们也没见到相关征地公告,但是,柳市镇政府却按照该征地协议在黄某夫妇的原承包田上进行工程建设,柳市镇政府的说法是土地已被政府依法征用。为此,黄某夫妇请求法院撤销这份征地协议。 管委会辩称:管委会与村委会签订的征地协议属双方合意的民事行为,黄某夫妇将这份征地协议作为具体行政行为起诉不妥。而且,征地协议履行完毕已经8年多,黄某夫妇也领取了土地被征用的补偿费,这表明他们是完全同意征地协议的。 法院认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经法定程序由国家征用后,即为国有土地。黄某的承包田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征用,且黄某夫妇也领了补偿费,这说明他们与管委会的征地行为不再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这样,黄某夫妇就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省人民政府对征用土地的决定,省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因此,此征地行为不可诉。 法院当庭裁定,驳回黄某夫妇的起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