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立案了民事还能诉讼吗 |
释义 | 一、刑事立案了民事还能诉讼吗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一般情况下,刑事立案后并不允许再进行民事诉讼。 1.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采取先刑事后民事的处理方式。 2.如果在一个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发现该案件涉嫌犯罪,并且这个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那么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该民事案件,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民事案件。 3.《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至第一百零三条也明确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内容。 (1)这些规定赋予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 (2)也规定了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保全措施,并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类诉讼可以在刑事诉讼的同时进行,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 2.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3.需要注意的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刑事判决、裁定一样,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4.如果被告人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那么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如果第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并无不当的,只需要就附带民事部分作出处理; (2)如果第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 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在刑事案件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形,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因此对其犯罪行为应予以特殊保护。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这是因为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其犯罪行为应予以特殊考虑。 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追诉时效期限是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刑罚的严厉程度来确定的,超过这个期限,一般就不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还有其他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吗?如有疑问,法律网随时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帮助你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