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真实意义表达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
释义 |
1、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民法通则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利益表达、确定性和实现现实的客观目标。它与事实行为的最大区别在于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建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如提醒、通知和宽恕。这种行为并没有在权利和义务之间建立新的关系,而只是对权利和义务之间现有关系的理解或澄清。事实行为 这种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行为人无意建立、改变或消除民事法律关系。事实行为也可能导致法律后果,根据法律规定,法律后果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与民事法律行为不同,事实行为的构成并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是农村人在他们的家园上盖房子。这种解释行为是一种事实行为。未来,当房屋所有人死亡时,其继承人继承房屋的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III.最新信息(民法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6条 【虚假陈述和隐瞒的效力】行为人与对方当事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意思表示的隐匿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第147条的规定处理。 【基于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对于基于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48条【欺诈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如果一方利用欺诈手段使另一方违反其真实意图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欺骗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行为 上述知识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回答。不真实的意图表达意味着行为人的外部意愿与内部真实意愿不一致,具体反映了重大误解、威胁、胁迫虚假表达意图等。如果您需要法律帮助,读者可以到luba.com咨询。luba.com有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