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的有效性有待确定。情况如何 |
释义 |
《合同法》规定了下列三种情形,即合同效力待定: (1)主体不合格的合同。中国合同法第47条第1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批准后,该合同有效,但是,纯粹受益合同或者根据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订立的合同,不需要其法定代理人批准。“ 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履行的行为,由其法定代表人履行,或者经其法定代表人同意实施。但是,对未成年人而言,依法不能独立履行的行为当然不是无效行为,而是无效行为中国合同法第47条第2款规定:“对方当事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一个月内予以批准。法定代表人未表示同意的,视为拒绝批准。合同成立前,善意相对人有权解除合同。取消应以通知的方式进行。"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是效力未定的行为。主要指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本合同经法定代表人批准后生效。那些纯粹盈利或适合其年龄、智力和心理健康的人不需要得到承认。对方当事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一个月内予以批准。法定代表人未表示的,视为拒绝。合同成立前,善意相对人有权撤销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的效力问题,主流理论基本上是这样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实施的民事行为,如获取纯粹利益的行为和处理零用钱的行为,这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是有效的。其他民事行为依照合同法由法定代表人本人代理,不能由法定代表人自行履行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依法不能履行的,该行为无效。(2)未经授权的代理人订立的合同的效力有待确定。行为人无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委托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委托人批准,才能对委托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否则,后果由行为人承担。对方当事人可以催告委托人在一个月内予以批准。委托人未表示的,视为拒绝。(三)无权处分他人财产权的人订立的合同,经债权人批准后,合同才有效。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人经债权人批准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并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有效。 效力未定的合同特征: 1。效力待定的合同已经成立,但由于缺乏处置权、代理权或能力,合同效力不完整 2。效力未定的合同的效力既不是完全无效,也不是完全有效,而是处于效力不确定的中间状态 3。有效性有待确定。合同是否生效尚不确定,需要通过其他行为或事实来确定 效力未定的原因: 1。狭义的未授权代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未经授权的处置 4。承诺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效力未定的合同中,法律赋予相关民事主体批准权和拒绝权,对方当事人有权催告和撤销权。当效力未定的合同无效而无法律效力时,如何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下规则反映了对善意相对人利益的保护。效力未定的合同制度赋予相对人两种权利:催告权和撤销权,以维护善意相对人的权益。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不影响善意取得制度下善意买受人取得的权利。因债权人拒绝,合同被宣告无效,财产已经交付的,受让人善意取得动产的,依法取得动产所有权。如果房地产交付,应登记房地产所有权的变更,因此不存在善意取得的问题。如果未经授权的代理人不批准合同,代理人行为的后果将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但是,如果未经授权的代理人具有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则该代理人仍具有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未经授权的代理人将作为一方承担其法律后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