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释义

1、 劳动合同I.不同的主体资格
    

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雇主和工人。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个人经济组织。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劳动社会化。此外,劳动者已成为经济组织的一员。他与雇主之间存在身份从属和依赖关系,这也是他与雇佣合同之间的最大区别。在雇佣合同中,主体不受上述限制。劳动合同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相互独立,不具有身份的从属属性和依赖性,国家干预的力度不同
    

虽然劳动合同的订立也反映了当事人的约定,但它强调了国家意志的主导地位。为了规范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干预贯穿于劳动的全过程。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完全平等。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过程中,以当事人意志的表达为主,国家基本不干预
    

III.不同的纠纷处理方式
    

劳动关系的处理由《仲裁法》调整,其处理程序为仲裁前,即劳动争议必须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不同意仲裁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劳动关系中的纠纷主要由合同法调整。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直接诉诸法院,不受仲裁限制
    

IV.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
    

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具有相对稳定性,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在劳动合同中,其稳定性较差,雇主没有义务为雇员支付社会保险。不同的风险负担
    

在劳动关系中,如果工人“在履行职责时给他人造成损害”,雇主应承担民事责任。至于劳动者是否以及如何承担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规定。因工负伤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时,根据《人身伤害司法解释》第12条,工人理论上可以获得双重赔偿。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从事劳动活动造成人身伤害的”,根据《人身伤害司法解释》第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与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如果雇主负有连带赔偿责任,他可以向雇员追讨赔偿。在这方面,法律对雇主和雇员应如何承担责任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如果“员工在就业活动中遭受人身伤害”,则不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进行处理,只能按照《人身伤害司法解释》第11条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但在理论上,员工不能获得双倍报酬
    

以上五个方面充分解释了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我想知道你是否明白。小编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劳动合同双方关系平等,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属于用人单位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