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所得税的会计方法是什么 |
释义 |
1、 现行企业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观体现了所得税会计理论的创新。所谓资产负债观,是指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标准时,首先对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然后根据所界定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确认收益债务。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资产和负债的确定以及与这些交易或事项有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所得税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确认由此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资产和负债概念的体现。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需要考虑收益的实现。只要企业净资产增加,就应确认为收入(不包括对投资者的新增投资或利润分配),这比从收入和费用的角度确认的收入更为全面合理。相应地,在原有的收入和费用观下,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收入和费用观则要求对与某一交易类型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直接确认和计量先考虑一下。我们必须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按照匹配原则确定收入,即收入=收入-费用。但是,由于该方法计算所得与税法规定不一致,产生了将会计所得与税收所得进行比较后,对递延所得税借方进行倒扣的弊端,导致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与真实、公允原则之间的偏差。新准则资产负债概念的确立,反映了我国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二是新准则进一步规范了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税收影响会计法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永久性差异影响的税额在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但时间差异的处理方式不同。所得税会计准则第十七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税法规定,在资产预计收回或者负债预计清偿期间,按照适用的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对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外,其影响计入当期变更的所得税费用。 新准则放弃了应纳税额法和递延法,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的资产负债表负债法(原负债法属于损益表负债法)。本方法将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分类为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如果某项资产在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低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该项资产未来转换成本的金额低于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税前会计利润将大大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故确认递延资产。如果某项资产在会计上的账面价值高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该项资产未来转换成本的金额大于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且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故确认递延负债。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不产生税务影响的情况下,当期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关系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间-(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3首先,我们应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递延所得税的定义更符合资产负债的标准,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未来的负债(资产),使资产负债表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准确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其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势明显,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促进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第二,增强财务报表的详细性,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对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要求较低,披露过于简单笼统。为了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有用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总额,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说明产生重大递延所得税项目的各类暂时性差异、所得税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在当期的分摊情况,以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掌握。第三,应使用备抵账户。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下,由于确认了一系列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应通过备抵估值账户对其进行调整。其原则与其他类型资产备抵账户基本相同,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目的是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更加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使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更加可靠。以上是关于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些棘手的法律问题,你有委托律师的想法,我们有很多律师可以为你提供服务,我们也支持在指定区域网上选择律师,他们都有相关律师的详细信息。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