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证书的法律效力
释义


    

公证时无异议的,公证机关经公证后生效。
    

公证书,是指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事实和法律、法定程序,出具的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司法证明。它是一种司法文书。它是法律领域常用的文体之一。公证书是由公证机关制作并发给当事人使用的法律文书。公证机构应当按照司法部规定或者批准的格式制作公证书。公证书大小为16开,由封面、正文和封底三部分组成。公证书应当用中文书写。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办理涉外公证事项外,还可以使用当地民族通用的文字。根据需要或者当事人的要求,公证书可以附外文译本。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公证具有三种法律效力。证据效力。公证的证据效力是指公证的内容具有特殊的证明力,可以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经过法定程序公证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民事诉讼不需要审查的,应当采取公证。使法律行为生效的效果。具体来说,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法律行为必须经过公证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不履行公证程序,法律行为就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根据法律、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有些法律行为未经公证不能产生法律效力;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有些法律行为必须经过公证;根据国际惯例,国际条约和双边协议,法律行为没有公证就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强制执行效果。公证强制执行效力是指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不经审判程序,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以债权文书公证书为执行依据。同时,还可以大大减轻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工作量,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如果您不清楚,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的律师。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