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间接正犯如何量刑
释义
    一、间接正犯如何量刑呢?
    中国刑法中没有间接正犯这一概念的规定。只要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的非精神病人就与成年人成立共同犯罪,间接正犯要负部分行为的全部责任。
    间接正犯,又称“间接实行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例如:利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犯罪;利用完全不知情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等。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间接正犯的种类
    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为这一点上类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对被利用者的行为独立负责。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认为是某甲单独犯罪。
    三、间接正犯的形态
    实务上对于间接正犯的形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构成要件所需的责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违法意识(认识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3)利用无目的而有故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目的犯的必须的特别责任要件而利用;
    4)利用合法行为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违法或有阻却违法性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5)利用欠缺行为责任的工具。即对于他人欠缺规范要素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6)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利用他人无意识的举动的情形;
    7)利用不犯罪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8)利用无身份而有故意的工具。即被利用人的行为虽有故意,但欠缺属于法定构成要件的身份;
    9)利用有身份而无故意的工具。即利用人因欠缺某种犯罪构成要件所规定的特别身份,而导致无法亲自实施的行为,而利用有此身份的人来实施的情形。
    在日常的生活中,法律法规是规范着公民的各项行为的一把尺子,如果做出了任何违法或者触犯法律的行为,或者侵犯到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时,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指示人也是触犯了间接正犯罪,同样要受到处罚的。以上就是法律咨询网小编对此的解析,希望对您有用。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