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孟子 |
释义 | 约公元前390~前305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孟子忠实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中地位仅次于孔丘的“亚圣”,他和子思开创的思孟学派,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奉为孔子死后儒家学派的正统,孟子从孔子以“仁”为核心“德治”思想出发,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其法律思想就是为实行“仁政”服务的,现存《孟子》七篇是研究孟子思想的可靠材料。从法律思想看,包括(1)五道教化论:孟子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人性本善,要求统治者必须实行“仁政”,实行“以德服人”的五道,孟子坚决反对法家“以力服人”的霸道,认为统治者应该利用礼仪道德教化进行统治;(2)暴君放伐论与“民贵君轻”说:孟子维护宗法等级特权,但重视民众的作用,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出发,主张对专制独裁,贪暴的国君可以放伐和诛杀。(3)“取于民有制”的经济立法思想:孟子从“仁政”出发,反对暴政,反对役重税繁,提出“为民制产”、“薄税敛”,“取于民有制”。这对后世统治者的经济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4)“省刑罚”的刑事立法思想:孟子反对法家严刑峻法。虽然孟子并不否认刑罚的作用,但却主张要“省刑罚”和“慎刑罚”,特别是要慎重对待死刑,(5)“尊贤使能”的人治论:孟子主张“贤人政治”,“惟仁者宜在高位”。认为只有贤者当政,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孟子从“仁政”说引发的法律思想,阐发和发展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立法和司法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