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何为附随义务? |
释义 | 一、合同附随义务的含义 《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条款中所说的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就是当事人履行合同时的附随义务。附随义务是本世纪合同法发展的一项突破。在附随义务理论产生之前,当事人只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没约定的就不履行。而附随义务扩大了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即这些义务即使在合同条款中没有规定,当事人也必须遵守和履行,否则就违背了民法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原则。 二、合同附随义务的特征 1、附随义务的地位具有“附随性”。 合同关系中的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与合同约定为依据,不但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较高,是合同关系中的主要义务。然而附随义务主要存在于判例学说之中,其法律效力较低或者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它衍生和附随于法定义务、约定义务,容易被轻慢。 2、附随义务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 与合同关系中的法定义务、约定义务相比,附随义务并非自始确定,而是随着合同的运行,根据合同目的和维护合同当事人利益的需要而逐步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什么样的合同关系会产生附随义务是不确定的。二是合同运行中何种阶段会产生附随义务亦是不确定的。这不仅与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有极大关系,也与该合同订立、履行以及履行完毕以后的具体情况息息相关。 3、附随义务的内容具有“特殊性”。 附随义务一般是依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而产生的,告知、说明、照顾、保密、保护等义务内容均是根据合同之事项和现实情况确定,因此,附随义务从属于约定义务。附随义务内容的不确定性,加重了合同当事人的注意程度,也容易导致附随义务履行的效率低下。 4、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具有“模糊性”。 法律和合同对于违反法定和约定义务的责任有着极其明确的规定和约定。然而,附随义务由于其依据缺乏权威性且内容不确定,故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也相当不明确,在调整现代合同关系时,平衡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的能力极其有限。 【延伸阅读】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适用 三、合同附随义务的具体内容以及法律规定 债之关系为一种发展性之过程。附随义务是在债之不断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义务,唯其产生不得脱离诚实信用原则,其功能仅为辅助给付义务的实现,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是附随义务在我国《合同法》中的具体体现。从这一条可以看出,附随义务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与保密义务。此外,《合同法》中对附随义务内容的规定大体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通知义务,又称告知义务。 指合同当事人应将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告知对方的义务。关于告知义务,《合同法》第158条、第191条、第228条、第230条、第232条、第256条、第257条、第278条、第298条、第309条、第338条、第370条、第373条、第384条、第389条、第390条、第399条、第413条等分别作了规定。 (2)关于说明义务。 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负有向对方说明义务。《合同法》除了在总则中规定格式条款提供者对免责或限责条款的说明义务外,还在分则第199条、第231条、第304条、第307条、第324条、第356条、第383条等中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3)关于协助义务。 协助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使合同能顺利履行的义务。在合同关系上,债务人所负的履行义务多数是积极的给付义务,以满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而债权人要现实地享有合同利益,就必须以自己的行为接受债务人的履行,配合债务人完成履行行为。如果没有债权人的配合、创造必要的条件,合同将无法得到履行或不能达到履行的效果[6].为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债权人负协助义务《合同法》第259条、第260条、第275条、第277条、第289条、第309条、第331条、第335条、第357条、第358条、第359条、第385条、第386条等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4)关于照顾义务。 债务人履行合同时,应以谨慎、诚实的态度照顾合同相对方及合同的标的物,辅助债权人实现给付利益。《合同法》第156条、第247条、第265条、第301条、第416条则作了规定。 (5)关于保密义务。 保密义务又称为忠实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负有将通过合同关系而了解到的对方的秘密予以保密的义务。在合同订立时,为了使对方了解和信任,一方往往要向对方透露自己的一些秘密。这些秘密主要表现为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合同法》法第266条、第324条、第346条、第347条、第350条、第351条、第352条作出了规定。 (6)关于保护义务。 当事人履行合同时,应尽到交易上的必要注意,保护相对方人身和财产利益。《合同法》第333条、第282条、第303条亦有规定。 四、经济法对合同履行中附随义务的扩展 合同法以形式正义为理念,以概括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最广泛的范围内最大的程度上给予市场主体等待遇,协调最一般最经常的交易行为,鼓励了交易活动;经济法以实质正义为理念,给予具体市场主体以差别待遇,调整了特殊的合同关系,保障了合同法正常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因此在经济法中对具有平衡个人权利、利益与社会权利、利益,追求实质正义的功能附随义务的规定具有了不同于《合同法》的规定具有体现了: (1)首先,在经济法中,附随义务由合同法中的附随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 因为经济法调整与社会权利、社会利益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特殊的合同关系或者合同关系的特殊方面,附随义务无论在宗旨、目的抑或性质、作用上与其均具有极强的同质性。故而,将附随义务纳为主要内容,在部门经济法中屡见不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重点规定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的权利。这些义务以内容而言,即是保护义务、说明义务、告知义务等。 (2)其次,经济法强调了合同关系中强者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奉行抽象人格之立法模式,在其视野中合同当事人的实力和地位没有差别,因而对当事人承担的附随义务之内容和机率的规范是中庸持平的。但是在经济法的视野内,合同当事人不仅有经济实力之别,亦有信息实力之别,当事人承担的义务是既难以亦不应持平的。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了作为强者的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以保护合同关系之弱者消费者,实现实质公平。 (3)经济法保障附随义务履行的力度加强。 仅就对附随义务地位的强化、承担方的确定、以及义务内容明确化而言,经济法不过是对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某些强制性规定而已,似乎可将经济法看作合同法的特别法。但是当经济法将国家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乃至社会团体确立为保障附随义务履行的监管机关时,与合同法的区别便凸显出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章规定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采取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法院应当采取措施,方便消费者提起诉讼,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者权益争议,必须受理,及时审理。 (4)经济法细化了附随义务的内容。 合同法对附随义务内容的规定极不明确,经济法则对相应内容作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例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了消费者知悉真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价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5)经济法加重了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附随义务已成为民事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违反此类义务应承担民事责任。但是经济法所规定的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大大加强,它可能对违反附随义务的一方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亦有可能承担罚款等行政责任。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合同附随义务的知识,小编为您推荐: 债务人可以将合同的义务转移给第三人吗 客运合同中承运人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合同签订后要注意附随义务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二十八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三十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三十二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五十六条 [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五十七条 [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七十八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九十八条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九条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三十八条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七十条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七十三条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八十九条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九十条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九十九条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一十三条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三十一条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四条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七条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四条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五十六条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八十三条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五十九条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六十条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七十五条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七十七条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八十九条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三十一条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三十五条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五十七条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五十八条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五十九条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八十六条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六条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四十七条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六十五条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一条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一十六条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六十六条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四十六条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七条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五十条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五十一条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五十二条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三十三条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两百八十二条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三条 [5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5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