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规定是对于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法院要在收到异议申请以后的十五天之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后,案外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之诉。 ![]() 一、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规定是: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法院应该在收到异议申请以后的十五天之内进行审查,如果执行异议申请被人民法院驳回,当事人可以在收到法院裁定书以后的十五天之内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院的执行异议之诉能否确认合同效力 法院的执行异议之诉是能确认合同效力。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当事人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存有争议,请求执行法院解决争议而引起的诉讼。执行异议之诉是执行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对于签订的合同效力有任何异议存在的,都是可以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法院介入进行调解的。 三、案外人异议和执行异议的区别 案外人异议和执行异议有如下区别: 1.异议的主体范围不同。执行异议的主体仅限于对被执行人负有到期金钱债务并被执行机关通知履行的本案以外的第三人。而案外人执行异议的主体可以是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人、抵押权人等。 2.异议的期限不同。执行异议的期限为15日,从第三人收到履行通知的次日起计算。而案外人异议的期限,法律没有规定,法律网提醒您,案外人异议一般应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至结束前提出。 3.处理异议的原则、方式不同。执行异议具有排除强制执行的绝对效力。而案外人执行异议不具有这样的效力。 4.异议期间可采取的执行措施不同。执行异议期间,执行机构不得对第三人强制执行。而案外人执行异议提出后,执行机构在审查期间可以采取保全措施。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