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侵权 |
释义 | 一、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侵权 1.侵权行为是指侵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平等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 2.在侵权行为发生时,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四个要件:存在侵权行为、产生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侵权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3.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如果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并造成损害,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如果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推定行为人有过错,且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应承担侵权责任。 二、侵权行为的种类及归责 侵权行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侵害人身权、侵害财产权以及侵害知识产权等。 2.在归责原则上,主要遵循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只有当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时,才承担民事责任。 (2)无过错责任原则则是指,无论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只要法律规定其应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就必须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 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 1.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违反法定义务或法律禁止性规定而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 2.损害事实则是指一定的行为导致权利主体的财产权、人身权受到侵犯,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 3.因果关系要求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前因后果的联系,只有当违法行为是损害事实的直接原因时,行为人才需承担民事责任。 4.主观过错是构成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等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时,才需承担相应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的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就是侵权行为构成要素的具体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因此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了解侵权行为的定义、种类、归责原则和构成要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在遭遇侵权行为时无法有效地寻求法律救济。 读完本文,你是否对侵权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不妨在法律网留言提问,我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