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期限 |
释义 | 一、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期限 民事法律行为的可撤销期限规定在《民法典》中。 1.根据该法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撤销相关行为;若涉及重大误解,当事人同样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可以撤销。 2.若当事人受到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行使撤销权。 3.如果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那么该撤销权将消灭。 这些规定确保了民事法律行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同时也为受损害方提供了救济途径。 二、重大误解的撤销时限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可以行使撤销权。 2.如果自因重大误解签订合同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那么撤销权也将消灭。 3.一旦当事人意识到因重大误解而签订了合同,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行动,否则将失去撤销合同的权利。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合同的稳定性和交易的公平性。 ![]() 三、合同撤销的法律条件 1.在民法典中,合同撤销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和胁迫。 2.当事人可以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 例如,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也有权请求撤销。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可撤销期限和条件在民法典中得到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维护合同的稳定性和公平性,还为受损害方提供了救济途径。 对撤销权的行使有更多疑问?别担心,法律网法律小助手随时为你解答。关注我们,法律知识不再难,维护权益更轻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