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违反公序良俗 |
释义 |
一、什么是违反公序良俗 违反公序良俗,指的是行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扰乱了公共秩序,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稳定和和谐的状态,这种行为的特征是轻微,尚未达到刑事处罚的程度。 具体而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侵犯了社会公共秩序这一客体,它涉及到人们在学习、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稳定、合法的社会秩序。 二、违反公序良俗特征 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即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法的社会状态; 2.行为的表现形式为扰乱公共秩序,且情节轻微,尚未达到刑事处罚的程度; 3.行为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有责任能力的公民,单位并不构成本行为的主体; 4.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扰乱公共秩序而为之。 三、违法行为及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包括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秩序; 2.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破坏选举秩序; 3.扰乱丈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 4.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 5.冒用宗教、气功名义进行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 这些行为均被视为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治安行政处罚。 以上是对违反公序良俗行为的定义、特征以及相关的违法行为和法律后果的简要介绍。 如果个人或单位存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应尽快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在法律网,您可以找到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