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意识 |
释义 | 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观点、态度和心理的总称。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法律意识的产生、形成始终同物质生产活动有关。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人们的行为活动有了相对自主的可能性,逐渐产生了某种观念,如“权利感”、“义务感”等。法律意识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部分,与法的产生、形成是同一过程,二者相互依赖。法的某种价值形式往往直接反映法律意识的内容,如“平等”、“正义”等;法律意识往往是一定法的前提和基础。法律意识的产生,形成同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交织渗透。社会意识最初远没有分化成不同的意识形式,当社会分工出现,才逐渐划分为艺术、宗教、道德、哲学、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等诸种形式。最初的法律意识同哲学、道德、政治思想等意识形式混合交错。法律意识具有阶级属性。一般说来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总是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认识阶段不同,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按意识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按社会政治地位不同,可以分为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又可以分世界观的法律意识、法律学说、职业法律意识和群众法律意识;按阶级性质和社会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奴隶主阶级法律意识、封建主义法律意识、资本主义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法律意识作为国家法制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思想条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在法律创制过程中,指导和引导国家立法机关,参与立法活动的公职人员、专家和广大公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端正立法目的动机、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提出和形成科学的法律模式(法律草案),选择合理的调整方法、法律手段、并使之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国家认可和颁行;在法律实行过程中,指导和引导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家司法人员、执法人员、其他法律工作者(如律师等)以及广大公民,自觉地执行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保证国家法律制度有效运行。总之,法律意识既渗透于法律调整的全过程,成为法律调整多个阶段不可或缺的因素,又相对于法律调整而独立存在,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法律生活和社会存在所特有的影响。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