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浅谈如何变更被执行主体 |
释义 | 一、浅谈如何变更被执行主体 变更被执行主体是一项严肃的法律程序,涉及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之间的权益调整。 1.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更被执行主体,应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据。 2.这些证据包括债权转让协议且申请人已经履行,以及债权转让已经通知被执行人的证据或者公告通知的证据。 3.执行法院在核实相关情况后,会作出执行裁定书,将申请执行主体变更为新的申请人。 这一程序一般需要立案,并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二、被执行主体变更范围 被执行主体变更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申请执行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其继承人、受遗赠人、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可以申请变更为申请执行人。 2.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分立的,分立协议中确定继受该债权的法人为申请执行人;与其他人合并的,合并后存续的法人为申请执行人。 3.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其他组织被撤销的,开办该组织的公民或者法人为申请执行人。 4.作为申请执行人的企业法人依法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歇业的,其清算人或者负有清算义务的人为申请执行人。 5.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机关法人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权利的机关为申请执行人;其职权无国家机关继续行驶的,撤销它的机关为申请执行人。 6.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处置涉及执行程序的不良债权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债权转让协议和转让人或者受让人的申请,裁定变更受让人为执行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规定仅适用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处置涉及执行程序的不良债权的情形,不适用于其他主体。同时,如受让人再次转让该债权的,也不再适用该条规定。 ![]() 三、强制执行后是否可撤诉 1.一般来说,申请强制执行后不能撤诉。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2.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但不限于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这些文书一经生效,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变更被执行主体是一项复杂的法律程序,你还有其他疑问吗?欢迎在法律网上发起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专业建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