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没有犯罪事实能立案吗 |
释义 | 一、没有犯罪事实能立案吗 关于没有犯罪事实是否能立案的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立案。 1.立案是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一种诉讼活动。 2.在这个过程中,证据是判断是否存在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 3.立案并非必须等到所有证据齐全才能进行。 4.在司法实践中,只要司法机关初步判断有犯罪事实存在,即使证据尚不完全,也可以先进行立案,后续再进行补充侦查和收集证据。 因此,没有犯罪事实并不意味着不能立案。 二、提起诉讼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规定,提起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原告必须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这些条件是提起诉讼的基本要求,缺少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诉讼无法被受理。 ![]() 三、起诉条件详细解读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意味着原告必须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人,才能提起诉讼。 2.有明确的被告。在提起诉讼时,原告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否则法院无法确定被告的身份,也就无法进行后续的诉讼程序。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并陈述事实和理由来支持其请求。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意味着提起诉讼的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并且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立案和起诉都是法律程序的重要环节,你是否还有关于立案和起诉的其他疑问?欢迎在法律网上提出,我们会尽力为你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