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释义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1.在理论上,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不仅涉及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更关键的是行为人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2.在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如果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选择离开事故现场,并未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逃逸行为的具体表现
    逃逸行为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自首与法律救助途径
    1.对于已经发生交通肇事逃逸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2.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受害人需要抢救时,抢救费等的费用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再向事故责任人追偿。
    因此,即便逃逸,受害人仍有一定的法律救助途径。
    你认为哪些行为也应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在驾驶中如何避免逃逸行为?留言告诉法律网你的想法,一起探讨如何确保道路安全。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