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是否有撤诉的权利
释义
    一、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是否有撤诉的权利
    行政诉讼中原告申请撤诉有两种情况:一是原告在行政机关未撤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申请撤诉。二是原告在行政机关撤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申请撤诉。两种申请都须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
    人民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撤诉的原则,主要有三点:
    1.原告撤诉是否损害国家、社会利益或他人权益;
    2.案件撤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撤诉是否反映原告的真实意志,有没有外力强迫或不正当干预的因素影响。
    二、进行行政诉讼要满足哪些条件
    要满足下列条件:
    1.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3.有明确的被告。原告起诉需明确指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4.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起诉人具有原告资格。
    关于行政诉讼官司怎么打,对于诉讼最重要的就是证据,有证据才能更好的把官司打赢,因此,在打行政诉讼官司的时候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的同时要注意证据的收集,而且还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走,这样才算是合法的,从而也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三、行政诉讼需要多久
    行政诉讼一般要六个月。法律网提醒您,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审结;而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应在四十五日内审结。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