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赡养人和共同赡养人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一、被赡养人和共同赡养人有什么区别 被赡养人和共同赡养人有以下区别: 在赡养的法律关系中,父母是被赡养人,子女为赡养人。 共同赡养人是指与赡养人有共同赡养义务的人,如兄弟姐妹。 被赡养人与共同赡养人两者是不同的个体。 被赡养人就是子女需要履行赡养义务的对象,即父母、祖父母等老年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二、赡养老人是不是只能填一个 赡养老人不是只能填一个。但无论是赡养一个还是两个老人,都是按照每个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如果有多个赡养人的,则由每个赡养人均摊2000元的赡养额。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 三、被赡养人可以是公婆吗 被赡养人不可以是公婆吗。法律网提醒您,被赡养人的范围包括: 1.子女对父母的赡养; 2.晚辈对长辈的赡养: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2]《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一十四条 [3]《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