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仲裁与诉讼有什么异同 |
释义 | 一、仲裁和诉讼的区别 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 1.启动条件不同。仲裁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表明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而民事诉讼不需要双方协商,只要一方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如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进行诉讼。 2.机构不同。仲裁委是民间裁决机构,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 3.当事人权利不同。仲裁是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而民事诉讼的审判人员由人民法院决定。 4.程序不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而民事诉讼是两审终审制,二审判决是生效的判决,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共同之处表现在: 1.处理争议的主体都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设立的专门机构,即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 2.仲裁和诉讼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 3.仲裁和诉讼中的某些规则和制度是相一致的。例如两者都包含有保全措施、调解、回避和时效等制度; 4.仲裁裁决与诉讼判决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二、仲裁程序的整个流程是什么 仲裁程序的整个流程是以下几点: 1.填写仲裁申请书。但必须在争议发生后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超过时间即无效。 2.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当做出决定后,无论同意是否,都将通知当事人。如果同意受理,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 4.开庭审理。当事人明确请求,并进行答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事实,双方当事人都可以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由仲裁庭人员就受理案件进行双方调解。 6.如果调解不成,将根据相关案件,就当事人责任进行裁决。 ![]() 三、诉讼流程一般多久 诉讼流程一般需要三个月。民事诉讼程序流程通常情况下是三个月或者是6个月左右的时间,从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法律网提醒您,一般只要起诉状上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该法院管辖,法院就会立案。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答辩的不影响审理。开庭前,会提前3日通知,这期间,如果对方申请延期审理,或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等,都会影响最终开庭的时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