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妨害公务罪犯罪主体
释义
    一、妨害公务罪犯罪主体
    妨害公务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单位组织暴力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则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网提醒您,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是依法正在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妨害公务罪立案标准
    碍执行公务罪立案标准如下:
    1.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2.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
    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
    5.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三、妨害公务罪和袭警罪的区别
    妨害公务罪与袭警罪是有区别的,两者在暴力目的、手段、损害结果和量刑标准及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相比妨害公务罪,袭警罪的量刑标准更高,突破了三年有期徒刑,最高可以判七年有期徒刑。袭警罪的侵犯对象是执行公务的警察。
    袭警罪的暴力手段应当是蹬踹、殴打等有形力的暴力手段,只有具有有形力特征的暴力手段才符合立法为保护执行公务人民警察人身安全的初衷。麻醉、捆绑等无形力的暴力手段,尽管具有伤害人身安全的危险性,但是其客观上造成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继续执行公务的结果,本质上侵害的仍然是国家赋予正当行使执法权的法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