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担保法中债务人要东西抵押吗 |
释义 | 一、担保法中债务人要东西抵押吗 物保的选择权发生于贷款合同签订之时,在执行程序中,不享有执行财产的选择权。不动产担保有别于保证,其特点是以特定的财产保证债权人债权的优先实现,并具有追及效力。抵押合同经登记生效后,未经抵押权人的同意,抵押人的转让行为归于无效。《担保法》第33条的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第34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可见,抵押是对债的保证,其所保证的债务是特定的。签订贷款合同时,债权人有选择抵押财产的权利,并对抵押物进核保。抵押合同生效后,银行就不在享有选择权。 某项抵押物,在办理抵押过程中,要根据抵押物的不同去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就相当于在有权部门公示了,证明这东西抵押给某人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借款人再把抵押物抵押给别人,因为你们已经办理了登记,你就会优先享有抵押物处理受益权。如果不去登记,你就和别人是均等权利,没有优先权了。 ![]() 二、债权质的担保功能 债权质的法律特性,决定了其迅速、便捷、安全的担保功能。 1、因以移转债权赁证为占有的生效和存续要件,使顺序在后的质权人的产生几乎不可能,除质权人行使转质权,一般不存在质权竞存情形,使得质物的全价值由质权人把握,有力维护了质权人的权益; 2、债权质,尤其是证券债权质中,债权人持债权凭证可行使权利,不必象有体物担保那样,于债权届期不受清偿时,通过拍卖、变卖程序实现债权; 3、因质权人占有债权凭证而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第三人无处分权,已身原因之外毁损可能性小,债权人的利益风险较小,一般不存在质权保全问题。 债权质的担保功能上虽有以上共性,却因担保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一般债权质,入质债权的实现,与第三债务人即入质债权债务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牵连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债务人的行为,如果第三债务人故意使其财产减少,降低其债务履行能力,质权人虽然可以行使代位权与撤销权,但毕竟是一种补救措施,效果很难保证。这样,质权人为保证其质权的实现,需对第三债务人的行为尽足够注意职责,无疑增加了质权实现的成本。一般债权质还存在设质范围窄、设定质权公示性差、变价不易等缺陷。 可见,一般债权质中质权人可获得的保障是有限的。而在证券债权质,因入质的有价证券所具有的相当的无因性、流通性和变现性,使其颇具担保力。有价证券直接代表一定的财产权利,即证券券面文字表明的财产权与证券不能分离,通常谁持有证券,谁就可以主张证券上所记载的财产权利;证券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人主张票面权利,而义务人则对持券人负有无条件的履行义务,通常不问持券人是否为权利人,义务人应见券即付;有价证券为流通物,可以背书转让或在证券交易所买卖,权利人因证券的转让而变更。 除此以外,有价证券本身仅有交换价值而无物的利用价值,其移转占有并不会使其交换价值有所增减,质权人占有有价证券,证券本身价值不受任何影响,反而能促进资金的融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因而以有价证券入质,不仅发挥了较好的担保功能,而且也避免了动产出质带来的出质物的用益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的弊端,作到了担保功能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具有一般债权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现代规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般债权质愈加显露了其某种程度上的不足,证券债权质则克服了上述弊端,成为当代债权设质的核心。 三、抵押与质押的概念区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即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抵押不转移抵押物,而质押必须转移占有的质押物。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债务人是否要东西抵押是要看债权人是否有要求,当然在实际中一般都是要提供抵押物的,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债权。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有关担保法中债务人要东西抵押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