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界定实习生与正式职工 |
释义 | 一、如何界定实习生与正式职工 1.实习生的身份与正式职工有所不同,实习通常分为就业型实习和毕业型实习两种情况。 (1)就业型实习中,实习人员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需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单位进行专业训练,例如专利代理人、律师、医师等职业。 (2)毕业型实习则主要是学生为了学习目的在单位进行的社会实践,这类实习在大学生中尤为常见。 2.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可能涉及学生本人受到伤害或学生致人损害,这不仅关乎学生和学校,还涉及到提供实习场所的企业。 3.处理这些事故时,需确保学生、学校的权益得到维护,同时不影响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关系。 4.实习生的身份在实习期间仍是在校学生,他们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 5.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 因此,实习的在校学生不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二、签订实习协议注意事项 在签订实习协议时,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实习期内工作时间的约定:应明确约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超过8小时,应同时约定相应的加班时间和报酬。 2.实习期间实习报酬的约定:虽然实习生的报酬不受最低工资标准的约束,但实习生与单位之间仍然可以约定一定的报酬或补助,应明确约定报酬的给付时间以及相应的违约责任。 3.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发生伤亡的处理:为了保障实习生的权益,可以与实习单位约定,在实习生发生伤亡事故时,由实习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的标准支付伤亡待遇。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法律依据缺失而导致实习生权益受损。 4.实习生在实习期知识产权归属的约定:对于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需要在实习协议中进行明确的约定。 5.发生纠纷的处理:可以在实习协议中约定纠纷的处理方式,如友好协商或诉讼等,以避免未来发生纠纷时出现尴尬情况。 ![]() 三、实习生转正规定与权益 实习生是有可能升级为正式员工的,但在没有拿到毕业证之前,劳动者都是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工作。 关于实习生与正式职工的界定以及他们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等问题,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可以咨询法律网上的律师,以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引用法条: [1]《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