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未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应当如何处理 对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的,就会造成合同违约,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履行,如果在合理期限内仍然不履行的,可以解除合同,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1.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对方履行合同内容; 2.如果不想与对方合作,可以发出解除合同通知; 3.必要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4.如果希望对方履行合同,可以通过媒体曝光、发律师函等。 5.诉讼,要求赔偿。 二、合同违约包括几种情形 1.由于合同主体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违约。 2.由于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不完备而造成的违约。法律网提醒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容易使当事人误解或者曲解,致使当事人违约。 3.由于主管机关对合同审查、管理不严,合同缺乏可行性研究,所签的合同不能履行。 4.市场行情变化或者价格大幅升降,从而影响合同的全面履行,造成当事人违约。 5.因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事件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 6.因发生情势变更而导致合同当事人违约。  三、合同违约赔偿的原则有哪些 1.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 2.合理预见原则。完全赔偿原则是对非违约方的有力保护,但从民法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将这种损害赔偿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3.减轻损害原则。也叫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原则,是指在一方违约并造成损害后,受害人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损害的扩大,否则,受害人应对扩大部分的损害负责,违约方此时也有权请求从损害赔偿金额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损害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