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客观上不合法的行为
释义

客观上不合法的行为

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没有过错,但客观上使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遭受侵害的行为。这一范畴首先由前苏联学者N. C.萨莫申科提出,是不合法行为的一种。不合法行为是与法律规范的要求不一致的行为;从外在的、法律形成的方面看,不论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和行为结果如何,所有不合法行为可归结为一大类。但在法律发展的现阶段,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它与行为人对其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直接相关联。因此,有必要按照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的主观状态,把不合法行为分为两种,即违法行为和客观上不合法的行为。后者具有纯外因的性质,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法律,或者个别规范之间的矛盾等原因所引起的。包括无过错的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如搬道工因被匪徒绑架而不能执行职务,致使火车相撞;妇女为低抗强奸将罪犯打伤的正当防卫行为;汽车司机为避免与迎面奔来的惊马相撞,被迫将汽车开上便道的紧急避险行为。简言之,包括所谓“法律上异常”的一切行为。这种不合法行为只是在它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的意义上,在形式上具有不合法的性质,但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或者其目的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及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或危险,因此,在实质上不能看作是不合法行为,其法律结果通常仅限于恢复被侵犯的法律状态,履行法律义务,也即采取保护性措施。

随便看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