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全民公决 |
释义 | 又称公民公决。由公民直接用投票等方式表示对议案或决策赞成与否的制度。以公民公决方式通过立法案是全民公决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除公决立法案外,公决制度还包括公决其他一些诸如有关国家体制和政府政策的议案或决策。公决立法案有两种情况:(1)有的立法案在立法机关审议、表决后再由公民对立法案表示赞成与否的表决,这种情况可称为公民复决。(2)有的立法案,立法机关无权表决而只能由公民直接进行表决,或是有的立法案公民可直接表决而不必先经立法机关表决再由公民复决。古希腊即有全民公决的雏形。在当代,公民公决制度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公民公决一般仅适用对重大立法案的表决,主要是对制宪议案、宪法修正案、宪法性法律和其他重要法律案、重要的国际公约进行表决。有的国家对公民公决的适用范围不作严格限制。对立法案实行公民公决。有的是基于某些立法案属于法定必须交付公民公决的议案,仅有立法机关的通过而未经公决,不能成为法律。这种法定公民公决称强制公民公决。有的基于法律授权的机关或人员提议实行公民公决。这种公决称选择的或任意的公民公决。如果无人对法案提议公决,法案在立法机关通过后即成为法律。有权决定或提议实现公民公决的机关和人员主要是:立法机关、议员,国家元首,政府、政府首脑,公民,地方国家机关;有的国家是其中某一方面的机关或人员有权,有的是几方面的机关或人员共同行使这一权力。实行公决制度的国家对公决日期的确定、公决方式的采用、公决结果的公布,都有详略不等的规定。公民公决作为一项立法制度能否获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公民法律意识水平以及这一制度本身完善与否等。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