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原则有哪些? |
释义 | 一、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原则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的履行地按下列原则确定: 1.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采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货地为合同履行地;代办托运或按木材、煤炭送货办法送货的,以货物发运地为合同履行地。 购销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2.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行地有约定的除外。 3.财产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以租赁物使用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行地有约定的除外。 4.补偿贸易合同,以接受投资一方主要义务履行地为合同履行地。 二、法律规定合同履行纠纷的时效是多长时间 法律网提醒您,合同的履行纠纷有时效,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是三年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三、合同履行纠纷如何起诉 1.要准备起诉状,双方当事人身份信息,相关证据材料等,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 2.立案后缴纳诉讼费或等候法院通知再缴费。 3.该案会通过正常的工作流程分配到承办法官手里,由承办法官确定举证期限开庭日期以及向各方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等相关材料。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