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前,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低附加值产品制造与高附加值技术研发分离。此后,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技术研发分离。在外资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同时,具体的产品技术开发和技术测试过程也伴随着高新技术产品进入我国。这些高科技产品在中国进行测试和组装,然后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研发部;D)大多数跨国公司;D网络仍处于国家中心发展阶段,其核心部分仍在母国 总体来看,FDI来源构成趋势不容乐观。2006年1-10月,亚洲10个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新设企业数同比下降8.05%,实际利用外资额同比下降4.62%;美国对华投资新设企业数同比下降15.54%,实际利用外资额同比下降13.21%。来自香港、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FDI主要投资于生产性企业。这些地区对华投资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部分超国民待遇逐步取消,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下降;同时,我国部分民族企业公司治理能力薄弱,与技术管理水平高的大型跨国公司合作优势不明显,导致资本流入和技术密集型FDI增长缓慢,从自由港流入中国的FDI很大一部分属于国际热钱范畴,有的甚至属于国内资本回流。由于国际热钱很少采用建设生产性企业的投资方式来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而更多地采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进行短期投机,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很可能增加我国的金融风险,甚至影响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引导我国的国际直接投资 首先,要改变原有的资本市场化战略,确立国际市场化战略。积极发展国际市场导向型产业,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充分融合,促进外资企业在最终产品上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资政策应注重产业层面的引导,对于国内竞争充分的产业,应限制跨国企业的大量直接投资。要建立支持风险投资的资本市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鼓励和引导外资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投资当地支柱产业,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合作。同时,要加强本地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FDI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