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订立合同须采用书面形式么? |
释义 | 【为您推荐】辛集市律师 罗平县律师 长宁县律师 新都区律师 邗江区律师 灵山县律师 沙县律师 在经济交往中,当事人就相关事项协商一致之后,需要签订合同,这主要是为了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同时也能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当然了,订立签订合同须采用书面形式么?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下面法律咨询网小编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订立合同须采用书面形式么?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我国合同法对一些合同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例如,合同法规定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否则视为不定期租赁;借款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融资租赁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委托监理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技术开发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技术转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等等。 二、加强对外签署合同的审批流程 一般而言,一份合同的签署,应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业务部门与对方初步洽商、草拟合同; 2、业务部门经理审核业务可行性、风险; 3、法律部门审核法律风险,出具《法律意见书》; 4、财务部分出具分析意见; 5、分管领导审批; 6、董事长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角度进行取舍、审批; 7、签署合同; 8、登记存档; 9、履行合同。 三、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风险 我国的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解决争议的方法。 一份完善的合同,应该是对上述条款进行细致的撰写,能指导合同双方按照签署合同的真实意思来履行。合同条款应全面、无重大遗漏,并且合同条款不应有歧义,否则就可能给合同的履行带来困难。因此,订立合同时要力争做到用词准确、清楚,避免产生歧义。对于重要的合同条款(例如金额、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要字斟句酌。 我国《合同法》就合同的订立形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以采取书面、口头以及其他形式,因此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时候不是一定要采用书面形式的,但要是法律中明确规定必须要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则必须要采取书面形式,例如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