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叫回避
释义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六章。
    第十六条法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下列职务: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三)同一审判庭的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四)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
    第十七条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法官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2、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发布《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第一条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职法院辖区内从事律师职业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
    本规定所称法院领导干部,是指各级人民法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本规定所称审判、执行岗位法官,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未担任院级领导职务的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在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国家赔偿等部门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法官和执行员。
    本规定所称从事律师职业,是指开办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为案件当事人提供诉讼代理或者其他有偿法律服务。
    实际运用
    在许多案件当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违背此规定的,可以依法提出回避的申请。
    审判回避制度
    回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围内的人员,如果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关系;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回避方式有两种自行回避与申请回避。陪审员属于审判人员,陪审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
    刑诉中:第30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民诉:第47条: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回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审判人员自行回避,即负责案件的审判人员,认为自己具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而主动提出回避,另一种是当事人申请回避,即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的,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他们退出该案的审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