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埋藏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吗
释义
    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民族历史的泱泱大国,传承到现在,经过了无数了战乱、变迁和改革。途中遗失了不知道多少的文化瑰宝和书籍古物。有的时候人们会从坟地里、堑脚下或者农村土地下某个地方挖出一些埋藏物。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了,埋藏物不适用善意取得,还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呢?
    一、埋藏物不适用善意取得
    埋藏物不适用。在我国,埋藏物归国家所有,其交易不满足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转让人基于真权利人意思表示合法占有标的物条件。
    二、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一)禁止和限制流通的动产
    善意取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交易安全,促进财产流转。其前提是这些财产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如果转让的财产不能随便流通或只能在特定的主体之间流通,交易行为本身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善意取得自然不能保护和促进这一层次的财产流转,受让人无权要求适用善意取得。如转让毒品、剧毒物、爆炸物,倒卖国家不允许自由买卖的珍稀动物以及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等,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二)须经登记才能转让所有权的动产
    有些动产,由于其价值较大,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相当重要性,为了加强管理,法律对此特别规定转让时应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这类财产主要是自行车、机动车辆等。公民或法人在买卖赠与这类财产时,须提供相应证明,到有关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法律关系才能生效。因此,通常不会发生无权转让而第三人又不知情的情况。
    (三)被查封的财产
    财产被查封后,当事人的处分权受到限制,如将财产转让他人,将破坏查封的效力,划归债权人的债权,属于无权转让。因此,第三人即使是善意,也不应取得所有权。
    (四)盗窃物和遗失物
    在各国法例上,盗窃物和遗失物一般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罗马法规定,凡占有盗赃和遗失之物,不因时效消失,权利人无论何种情况都可提起回收之诉。其他如日耳曼习惯法、摩奴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我国法律等都有类似规定。近现代民法也贯彻了这一精神。但要指出的是,遗失物与盗窃物应有所区别。在某些国家,如德、日等国民法规定拾得遗失物的人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所有权。因此,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转让属有权转让,不适用善意取得。我国司法实践一般是不作区别,只要是盗窃物或遗失物,不论转让几手,所有人均可要求善意占有人返还。但是,这种做法受到理论上的反对。因为在复杂的商品交换中,受让人要判断出让人是否为真正权利人已属不易,更何况要判断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物或遗失物。对此,我们认为,从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治安状况出发,对于遗失物和盗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是合理的,但也不能绝对化。
    以上就是关于埋藏不适用善意取得还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内容。根据上文的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我国的埋藏物归属权是国家的,个人不得非法占有,必须上报国家处理。更多相关知识请咨询法律咨询网相关律师为您作进一步的解答。如果还需了解,请继续浏览下面的延伸部分。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3: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