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挪用金额罪依据什么证据 |
释义 | 挪用金额罪依据什么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能够证明犯罪的证据有很多种,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在挪用公款案、挪用资金案中,最重要的证据是账务证明。账册记载资金的出入、流向,可以直接指明单位的多少资金,何时经过何人从账户中被转到何处何人手中(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挪用资金罪基本证据要求 (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1.主体方面应掌握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工作单位、单位性质、部门、职务、职权及获得职务、职权的具体时间等。 2.在主观方面要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目的,犯意产生的时间、原因、是否有归还的打算等;如果是共同犯罪,还应讯问犯罪预谋的过等等。 3.在犯罪客观方面应查清: ①具体实施挪用行为的时间、金额、次数、参与人等; ②所挪用公款的来源及性质; ③挪用的具体手法; ④挪用的公款形式----现金、有价证券等以及是人民币还是外币; ⑤所挪用公款的去向、用途及实际挪用周期; ⑥是否有归还本息的准备或事实; ⑦挪用公款的归还情况; 等等。 (二).证人证言 询问有关知情人,询问内容应与犯罪嫌疑人供述相互印证,大致应包含: ①证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是否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②犯罪嫌疑人如何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犯罪行为; ③涉案款物的性质及所有权情况; ④挪用公款的时间、次数、形式、总额及挪用的手段; ⑤所挪用款物的本息归还情况; ⑥单位帐务处理情况及挪用人的隐瞒、欺骗情况; ⑦发现犯罪行为的时间、原因等详细情况; ⑧犯罪嫌疑人到案情况; ⑨其他与本案有关的情况。 等等。 (三)物证 应全面收集与本案有关的物证。 (四)?书证 ①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明,应包含身份证、户籍本、个人档案登记表中的履历表、任命书、职权证明等; ②被挪用款物单位的性质、营业执照等; ③证明公款性质的书证; ④证明公款是特定款物的书证; ⑤涉案单位相关时期的会计帐簿、凭证等会计资料; ⑥其他有关书证。 以上就是相关回答,挪用资金罪比较重要的是证据,包括公司的财务流动记录、银行转账记录和一些人证。人证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物证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够定罪。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相关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