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布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措施是什么? |
释义 |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社会上充斥着大量信息,其中很多是虚假信息。作为公民,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恶意传播谣言。但是偏偏有些好事之人,通过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传播谣言,对于这类行为,公安机关会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那么发布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措施是什么?小编通过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发布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措施是什么?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其中,又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1、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最新刑法全文)》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当事人传播谣言,可能面临三类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其中,发布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措施是拘留和罚款。情节一般的,公安机关会处以五日以下拘留,而情节比较严重但是未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对当事人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